刑事律师网-安徽淮河律师事务所
专业办理刑事辩护案件的律师事务所
专业 尽责 开放 协作
律师推荐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0

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执行〈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以索债为目的,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定非法拘禁罪,不能定绑架勒索罪。"这一司法解释的精神被修订后的1997年刑法第238条第3款所吸收和沿用。但是,实践中债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人们对于债务的理解也有分歧,从而导致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法规定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的"债务"只包括合法债务。有人则认为,此"债务"不仅包括合法债务,也包括赌债、高利贷等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为此,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30日作出了《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从而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刑法的规定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在各种各样的索债型案件中,当事人所索要的债务可分为五种情况:第一是合法债务;第二是超过合法债务数额的"债务";第三是非法债务;第四是根本不存在的债务;第五是难以查清的债务。下面对以上五种情况犯罪的定性作出分析:

 一、索要合法债务。这种情况是以存在合法债务为前提的,行为人为了索取合法债务而实施绑架、拘禁行为,应定非法拘禁罪。如李某因做生意向刘某借款3万元人民币,李某因生意亏本而到期未能归还借款。刘某多次催要未果,李某为逃债长期在外打工。刘某打听到李某的下落后,邀集几个朋友将李某捆绑后押到某处。从刘某的目的来看,是为索要自己的债务,且该债务是合法的,并非是勒索他人财物。该行为完全符合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有关规定:"为索取债物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应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

 二、为索取超过合法债务数额的"债务"。如果行为人为索取超过合法债务数额的"债务"而实施绑架、拘禁他人的行为,应具体分析行为人索取的数额与合法债务的数额之间的差价,分别不同情况以绑架罪或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如:合法债务为10万元,行为人绑架了债务人并索要现金30万元,最后债务人之妻交出30万现金后,才将人质赎回。本案的定性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对所索要的30万元"债务"应分成两部分,其中行为人为索取其合法债务10万元而绑架他人的行为应定为非法拘禁罪,而其索要的超过合法债务的20万元实为勒索他人财物,且以绑架方式实行,构成绑架罪,故应定两罪而数罪并罚。笔者认为,犯罪人既有索取合法债务的目的,又有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不存在目的转化,而其实施了一个绑架行为,又同时触犯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由于我国刑法中一罪与数罪是以犯罪构成的个数作为划分的标准,且主要是以行为为定罪的依据,对同一行为不应重复评价,即一个行为不能构成数罪。所以,对此不应数罪并罚,而是应以想像竞合犯从一重处,以绑架罪定罪量刑。其中,合法债务10万元应从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

 三、索要非法债务。如果行为人为索取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法债务而实施绑架、拘禁他人的行为,只要这种非法债务是客观存在的,也应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刑。如被告人陈某与被害人陆某赌博,陆输给陈10万元人民币。陆某因钱数不足,遂向陈写下了5万元欠条。陈某多次向陆某索要,陆某均以无钱为由拒不归还。后陈某纠集吴某等人将陆某绑架到某宾馆客房予以非法拘禁,并威逼陆某叫其家人送来5万元人民币。在此类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上是以索取非法债务为目的,客观上实行了绑架他人、非法拘禁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中"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应对此类犯罪按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虽然高利贷、赌博等非法债务,法律不予保护,但是它们确实是现实中存在的债务。这种债务同样也反映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损害之间实际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就是所谓"事出有因"中的"因"。因此,司法解释将高利贷、赌博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放入刑法第238条第3款中的债务范围之中,无疑是符合立法原意的。只要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目的,且该债务是现实存在的,无论债务合法与否,其绑架后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行为仍以非法拘禁罪定罪。

  四、索取根本不存在的债务。如果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名,实施绑架、拘禁他人,而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债务,对行为人的行为则应以绑架罪定性。如朱某骑车路过赵某家门口时不慎撞死了赵家的一只鸡,朱某当即作了赔偿。事后,赵某仍不肯罢休,屡次向朱某索要所谓的"赔款",均遭朱的拒绝。赵某怀恨在心,纠集几位朋友在路上将朱某劫持到某地,打电话向其家人索要1万元。本案中,朱某虽然由于不慎撞死了赵家的鸡,但已作了赔偿,民事责任已了结。在此情况下,赵某就无权再次索要所谓的赔偿费。本案中赵某明知是索要根本不存在的债务而绑架、非法拘禁他人,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有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其行为构成绑架罪。

五、索取难以查清的债务。在许多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中,由于债权人碍于情面或证据意识的缺乏,常常出现以口头协议签订合同或者借款的现象,而事后若债务人拒不认债,债权人往往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行为人认为确实有债务存在而实施绑架、拘禁他人的行为。因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索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所以应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如孙某与丁某生意往来多年,双方经常互相赊欠。后双方因纠纷而闹翻,孙某认为丁某欠其3万元,而丁某坚决认为没有,但双方均无证据证明。孙某经多次向丁索要不成后,遂纠集他人将丁某绑架,向其家人索债。由于民事法律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孙某主张债权而无法举证,从民法角度来看,孙某与丁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不存在的。但用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来分析,无论该债权债务是否确实存在,孙某是在认为索要合法债务的主观认识之下实施绑架行为,故不存在绑架勒索罪犯罪构成所需的"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不能构成绑架罪。况且,从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原则来看,也应以相对较轻的非法拘禁罪定罪。

综上所述,由于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为10年有期徒刑,其处罚之重是非法拘禁罪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因此,在对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时,必须慎之又慎。


蚌埠刑辩张冬冬律师,联系电话15155224343,来时请提前预约

版权:本站部分转载文章能找到原作者的我们都会注明,若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站联系人。
已持续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刑事辩护-注重客户满意是我们唯一的服务标准
  • 办案律师
  • 成功案例
  • 咨询
  • 首页
  • 返回顶部
  • 关注&咨询

    在线咨询
    15155224343
    咨询电话
    15155224343
    微信号
    返回顶部